钛合金发热管是针对腐蚀性加热场景的 “专用型” 电热元件,其性能虽受成本限制,但在化工、电镀、水处理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。

钛合金是以钛为基础,加入铝、钒、钼等元素形成的合金,其特性直接决定了发热管的性能:
超强耐腐蚀性:钛在空气中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(二氧化钛),能抵御强酸(如硝酸、硫酸)、强碱、海水、盐水等腐蚀性介质的侵蚀,这是其区别于不锈钢发热管的核心优势;
耐高温性:钛合金的熔点约 1668℃,长期使用温度可稳定在 300-500℃,短期可承受更高温度;
轻量化与高强度:钛合金密度仅为钢的 60% 左右,但强度接近高强度钢,不易因热胀冷缩导致变形或断裂;
良好的导热性:虽然导热系数低于铜、铝,但优于不锈钢,能保证热量均匀传递,减少局部过热。
钛合金发热管的结构与常规金属发热管类似,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:
钛合金外壳
是直接与被加热介质接触的部分,材质通常为TA2 纯钛(工业纯钛,耐蚀性最佳)或TC4 钛合金(强度更高,适用于高压场景),厚度根据使用环境(压力、温度)设计,一般为 0.5-2mm。
电热丝
位于外壳内部,是产生热量的核心,常用材质为镍铬合金(Ni-Cr)或铁铬铝合金(Fe-Cr-Al),具有高电阻率、耐高温(长期使用温度 600-1200℃)的特点。
绝缘填充层
填充于外壳与电热丝之间,作用是固定电热丝并绝缘,通常采用氧化镁粉(MgO),其绝缘性好、耐高温(熔点 2800℃)、导热性强,能将电热丝的热量高效传导至钛合金外壳。
引出棒
用于连接电热丝与外部电源,材质需耐高温且导电良好,通常为铜棒或镍棒,外层套有绝缘瓷珠,防止与外壳短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