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合金发热板凭借 “高效导热 + 轻量化 + 易加工” 的综合优势,在中低温加热场景中应用广泛,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温度需求、环境条件及成本预算匹配合适的型号和表面处理工艺。

铝合金发热板的结构通常为 “基材 + 发热层 + 绝缘 / 保护层” 的复合设计,具体组成如下:
基材:多采用 6061、6063 等型号铝合金,具有高导热系数(约 160-200 W/(m・K))、轻量化(密度约 2.7 g/cm³)、易加工(可冲压、压铸成型)等特点,能快速将热量均匀传导至表面。
发热元件:根据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类型,常见的有:
电阻丝(如镍铬合金丝):嵌入铝合金内部或凹槽中,通过电流发热,成本低、发热稳定;
电热膜(如金属基电热膜、石墨烯电热膜):贴合在铝合金表面,厚度薄(仅几微米)、发热均匀性好,适合低温加热场景;
碳纤维发热体:柔韧性强,可制成异形结构,发热效率高(电能转化率达 90% 以上),且具有远红外辐射特性。
辅助层:
绝缘层:通常为耐高温云母片、陶瓷涂层或硅胶垫,防止基材导电,保障使用安全;
保护层:表面可喷涂耐高温烤漆、阳极氧化处理或覆盖不锈钢薄板,提升耐磨性、耐腐蚀性(尤其在潮湿或酸碱环境中)。